年利率24%受保护吗
在金融领域,借款利率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,我们都知道,合理的利率能促进资金流动,激发市场活力,但过高的利率,却会让借款人承受巨大的压力,年利率24%在我国是否受保护呢?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。
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,那就是民间借贷,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、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,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,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由双方自行约定,这个约定并非毫无限制。
在2015年8月6日,最高法、最高检、公安部、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该通知规定,民间借贷的年利率超过36%的部分,法律不予保护,也就是说,年利率在36%以下的借贷行为,是受到法律保护的。
年利率24%显然是在36%以下的,它是否就一定受保护呢?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——合法利率,合法利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,法律认可的借贷利率,根据我国目前的规定,合法利率的上限为24%。
也就是说,年利率24%的借贷行为,虽然不违反法律,但并不代表它就完全受保护,在实际操作中,如果借贷双方发生**,**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借贷行为的合理性,以下是一些具体情况:
1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%以下,那么这个利率是合法的,受到法律保护。
2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%-36%之间,这部分利率属于自然债务,也就是说,如果借款人已经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了利息,那么这部分利息是受保护的,但如果借款人尚未支付利息,那么这部分利率不受法律保护。
3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36%,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,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36%的部分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再来看看年利率24%的借贷行为,虽然它在法律范围内,但在实际操作中,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它不受保护:
1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虽然为24%,但实际操作中,放贷方通过收取手续费、咨询费等方式,变相提高利率,这种情况下,超过24%的部分不受保护。
2、借贷双方在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为24%,但实际上,放贷方采取暴力、威胁等手段迫使借款人支付超过24%的利息,这种情况下,超过24%的部分也不受保护。
年利率24%的借贷行为在法律上是受保护的,但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作为借款人,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,避免因借贷行为导致自身权益受损,以下是一些小贴士:
1、在借贷前,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确保自己了解借贷利率、还款方式等相关信息。
2、与放贷方约定明确的利率,避免因模糊条款导致**。
3、如遇到借贷**,及时寻求法律帮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通过以上介绍,相信大家对年利率24%是否受保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在借贷过程中,一定要擦亮眼睛,谨防陷入***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