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保断缴补缴新规定是什么?
社保,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,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各种原因,我们可能会遇到社保断缴的情况,社保断缴后如何补缴呢?我国有关部门针对社保补缴问题出台了一些新的规定,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。
我们要明确一点,社保断缴分为两种情况:自愿断缴和被迫断缴,自愿断缴是指个人主动放弃参加社保,这种情况下的社保补缴问题相对简单,被迫断缴是指因单位原因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个人社保中断,这种情况下的社保补缴问题较为复杂。
新规定明确了以下几点:
1、补缴年限:对于被迫断缴的情况,个人可以在断缴后的三年内申请补缴,需要注意的是,补缴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,也就是说,如果社保中断时间超过五年,那么无法进行补缴。
2、补缴基数:社保补缴基数分为两种,一种是按照断缴时的缴费基数进行补缴,另一种是按照补缴时的缴费基数进行补缴,具体选择哪种基数,由个人和单位协商确定。
3、补缴费用:社保补缴费用包括两部分,一是补缴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缴费金额;二是补缴期间的利息,利息计算公式为:利息=(补缴本金+补缴本金×年利率)×补缴月数。
4、补缴流程:个人需向当地社保部门提交以下材料:身份证、户口簿、银行卡、社保卡、断缴证明、单位同意补缴的书面材料等,社保部门审核通过后,个人按照规定缴纳补缴费用。
5、补缴后的权益:社保补缴完成后,个人可以享受以下权益:一是补缴期间的社保待遇,如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;二是补缴年限计入累计缴费年限,不影响退休待遇的计算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下几种情况不予补缴:
1、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,不予补缴。
2、已选择终止社保关系并领取一次性待遇的人员,不予补缴。
3、单位和个人恶意串通,虚构事实,隐瞒真相,骗取社保待遇的,不予补缴。
4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补缴情形。
社保断缴补缴新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补缴政策和流程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社保权益,尽量避免社保断缴,如遇到社保断缴情况,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,按照规定进行补缴,确保自己的社保待遇不受影响。